傳習《詩經》文化,校園吟唱風雅頌

  來源:中國青年報陳鼎2022-04-1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溫暖一平方。受訪者供圖“從《詩經》的名字來看,它包含了兩個字,‘詩’和‘經’。先秦時期人們稱《詩經》為‘詩’,自漢代起《詩經》被列為儒家經典

傳習《詩經》文化,校園吟唱風雅頌

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溫暖一平方。受訪者供圖

  “從《詩經》的名字來看,它包含了兩個字,‘詩’和‘經’。先秦時期人們稱《詩經》為‘詩’,自漢代起《詩經》被列為儒家經典‘五經’之一,故稱‘經’。因此《詩經》自古以來就兼具‘文學’和‘教化’的雙重文化屬性。正如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苯?,在由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全國高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詩經文化)主辦的全國首屆《詩經》文化教育研討峰會上,上海復旦大學博士林棲以《〈詩經〉文學性的再發(fā)現》為題為觀者上了一堂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詩經》文化課。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文學作品。林棲解釋說,“抒情言志”是文學與文字最大的區(qū)別,歌以抒情,詩以言志,《詩經》便有如此特點,其用簡潔又富有韻律感的文字來抒發(fā)作者情感,這有別于古代原始文字以記事為主要用途?!对娊洝烽_創(chuàng)了中國抒情詩歌文學的先河,其表現力豐富立體,朗朗上口,利于傳播。同時,《詩經》也是后世文學的生命起點,從文化內涵角度看,《詩經》已融入中國文化之中,其中的大量典故、成語、文學意象都化為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個“源代碼”,為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帶來許多啟迪,后人會不自覺地利用這些“源代碼”去構建、拓展中國文化的新內涵,這便是文化傳承的表現。

  在林棲看來,《詩經》更是一幅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它不是某個文人雅士的專屬,而是社會集體的創(chuàng)造。其創(chuàng)作內容十分豐富,既包括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有貴族宴飲、外交、祭祀等活動,記錄、反映了當時社會中不同階層人群的思想和情感。“世間萬物都是《詩經》創(chuàng)作素材,從日月星辰到花鳥魚蟲,品讀《詩經》可以讓人們慢慢形成一種擁抱天地、親近自然的充滿詩意的心境,對于當下很多遠離大自然的城市居民來說,是一種難得的美好體驗。我認為這也是《詩經》作為文化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

  將《詩經》文化融入教育也是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長期以來努力的方向,而這一切都始于一個《詩經》合唱團。該校全國高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詩經文化)建設負責人毛玲說:“對于《詩經》我們首先要傳承,要讓大家覺得《詩經》不難,于是我就想到了音樂這種可以雅俗共賞的形式。我們給《詩經》譜了曲,最后陸續(xù)完成了305首原創(chuàng)作品。我記得最初有的學生還是比較排斥的,他說老師我這些字都不認識,這么難,為什么要我唱。但是當他們試著唱完之后,就覺得好像也沒有那么難,甚至我還看到有的學生發(fā)朋友圈記錄學習《詩經》的心得,這就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于是后來我就帶著學生們一首一首地把《詩經》唱了出來。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打造了15場不同主題的原創(chuàng)詩經音樂會?!?

  《詩經》合唱團成員林月清認為,用現代音樂這種新穎的方式去演繹《詩經》,令人耳目一新。“在社團的兩年,讓我有機會去系統(tǒng)地學習《詩經》,有重要嘉賓來訪時,我們可以用‘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來歡迎。教師節(jié)時我們可以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平時還可以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鞭策自己?!?

  唱詩、演詩等喜聞樂見的方式,幫助學生踏入了《詩詞》文化的大門,而為了將經典進一步內化于心,毛玲還向學生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以《詩經》為題材,寫作《詩經》研究小論文、制作《詩經》課程PPT并以小組形式進行《詩經》研究匯報等。讓對《詩經》文化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生們的日常。

  經過十余年的探索實踐,2019年,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入選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毛玲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如今學校同時開展系列《詩經》+課程,構建《詩經》文化專業(yè)課程體系,開設《詩經》音樂課、《詩經》茶藝課、《詩經》書畫課、《詩經》漢舞課、《詩經》儀禮課等系列《詩經》藝術體驗課程,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感受《詩經》文化的內涵,提升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

  中國青年報社溫暖一平方如今正式入駐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毛玲認為,溫暖一平方是一個有溫度、有深度、有使命的平臺項目?!拔矣X得中國青年報發(fā)起的溫暖一平方項目就像一個小太陽,把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人、致力于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人,都聚集到了一起,形成一股溫暖的力量,搭建起一個文化傳播平臺,讓大家時時刻刻都能感知文化的力量。”

  毛玲表示,未來,希望能夠通過溫暖一平方平臺,聚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傳承,讓古老的“典籍活起來”,讓刻在典籍里的文字“會說話”“會表達”,創(chuàng)新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方式,增強其魅力,達到以文育人的效果。同時通過溫暖一平方平臺,傳播更多的文化工匠故事,鼓勵學生在精湛其技藝的同時,也要通過文化內鑄自身品格與修養(yǎng),溫暖自身,一起向未來,給世界一個溫暖的抱抱。

 (編輯:月兒)


傳習《詩經》文化,校園吟唱風雅頌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