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方法調(diào)理好你的中焦和脾胃,排出身體寒濕

  來源:每日養(yǎng)生談2021-08-2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立秋以后降雨量增多,會有很多濕氣,在這個時節(jié)我們尤其需要祛濕,去掉身體多余的水汽,讓脾胃正常的運化,避免濕氣過重,引起身體水濕停留,繼而出現(xiàn)腹部脹滿、四肢及面部

立秋以后降雨量增多,會有很多濕氣,在這個時節(jié)我們尤其需要祛濕,去掉身體多余的水汽,讓脾胃正常的運化,避免濕氣過重,引起身體水濕停留,繼而出現(xiàn)腹部脹滿、四肢及面部浮腫等癥。


很多人都是假胖,身體浮腫同時伴有小腿發(fā)脹、大便黏馬桶、困乏,口臭的情況。這種浮腫的胖,認真祛濕后都會獲得改善。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7個方法祛濕,調(diào)理好身體的中焦,脾的運化能力好,吸收好,處理垃圾的能力好,提高整個身體的代謝水平。

1.祛濕的菜譜:冬瓜炒蝦米


冬瓜雖然有個「冬」字,卻是真正的春播夏收蔬菜。冬瓜味甘、性微寒,有清熱養(yǎng)胃、清肺化痰、利水祛濕、消腫的功效。蝦米可以提鮮,開胃。


材料:冬瓜300克、蝦米30克、蔥姜適量

調(diào)料:鹽1/4小勺、糖1/4小勺、生抽1小勺、香油1小勺

做法:

  1. 冬瓜去皮切成片,蝦米沖洗后浸泡10分鐘,姜切絲。

  2. 鍋內(nèi)入油7分熱,倒入姜絲、蝦米,翻炒數(shù)下。

  3. 倒入冬瓜片,翻炒數(shù)下。調(diào)入生抽、糖,翻炒勻。倒入適量清水,調(diào)入鹽。

  4. 中小火將湯汁收干,淋入香油,撒上蔥花炒勻出鍋即可。

小貼士:

  • 蔥花最好在最后的時候放,這樣顏色好看也比較容易熟。

  • 最后淋入一點香油,味道會更可口。


2.拍打小腿脾經(jīng),瘦腿還祛濕

7個方法調(diào)理好你的中焦和脾胃,排出身體寒濕


《素問》有云:「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身體內(nèi)部的濕氣主要是因為脾的運化不足,脾虛。可以通過拍打小腿脾經(jīng)達到健脾的目的。

拍的的時候不用太拘泥,順著陰陵泉、地機、漏谷、三陰交穴這4個穴位的大概位置拍打,小腿內(nèi)側(cè)都可以拍起來。


特!別!痛!但沒關(guān)系,一會兒通了就不痛了,用這個拍可以透進去,非常省勁!

拍打板更好著力,也更好把力聚到一個點上。手不疼,力道還特別往里滲透。建議來兩個,左右開弓,別提有多爽了。坐著站著都可以敲。來看看小姐姐是怎樣的雙拍并用的:

每晚臨睡前,平躺,將兩手墊于腰部,手背緊貼后腰,5-10分鐘后,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


3.青梅煮酒祛濕氣


青梅鮮果酸澀,一般不用于生食,青梅的酸味迷人,有開胃提神的效果。

江南常用青梅煮酒,《三國演義》有

將青梅置于黃酒中加熱,到青梅稍稍變色,趁熱飲一口,梅的酸甜借著酒香蕩漾開來,令人心曠神怡,也可以把青梅榨汁,直接混在酒中飲用。梅子的酸和酒一起,除了增加香味,也有減緩喝醉的效果。

黃酒辛溫,祛濕散寒,加上時物青梅一起煮,怡情悅己,正是時也。

4.溫暖脾胃祛濕氣:醋泡姜

天氣太熱,只想吃酸酸涼涼的,沒胃口。其實越吃涼的,這種現(xiàn)象就會越嚴重,這是脾胃虛寒的表現(xiàn),跟大家分享一個緩解脾胃祛濕氣的好辦法。

那就是早上起來,吃兩片醋泡姜,這個方法源于一位百歲的國醫(yī)路志正,路老已過百歲,他堅持吃了40多年的姜。


他曾說:“每天進餐的時候吃兩三片醋泡姜?!毕仁タ鬃佑芯湓挕安怀方场保鬃踊盍?3歲,在那個年代絕對是長壽了,我想與他“不撤姜食”的飲食習慣有關(guān)。”


中國有句俗話:含口姜,保安康。姜乃助陽之品,自古以來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脾胃免虛寒的困擾,還能排出體內(nèi)的寒氣,有助陽之效。

醋可以收斂姜性,因為酸味兒是收斂的,于是姜宣發(fā)的力量便收斂進去了,姜性由此變得平和起來,也沒有姜的一股辣味兒了。

醋是直接走肝經(jīng)的,肝遇到酸就會收斂,這時姜的升發(fā)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發(fā),能提升肝陽之氣。

醋泡姜早上吃最好,強烈推薦每天和早飯一起吃。而且早晨7~9點正是人體氣血流注陽明胃經(jīng)之時,此時吃姜,最能升陽氣。一早上就胃口大開的感覺不要太好。

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結(jié)合,很脆很香,一開始在喉嚨這里,有一股熱乎勁兒,慢慢順到胃里,暖暖的,特別舒服。樂樂是濕熱質(zhì),堅持吃醋泡姜,也沒有上火的跡象,醋的收斂功力還是很足的。

好吃的姜,是能讓不喜歡吃姜的人,也愛上了吃姜,并且在身體里默默發(fā)揮作用。

老陳醋:姜要嫩的銅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選用最正宗的老陳醋,他們的陳醋釀制技藝,是國家認可的老陳醋釀制技藝,被納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銅陵白姜:系銅陵“八寶”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銅陵生姜經(jīng)安徽省農(nóng)科院園藝所科學鑒定,屬白姜,排姜類型。鮮姜皮為白略呈黃色,姜塊成佛手狀,瓣粗肥厚。飽滿,色白鮮嫩汁多,味辣而不嗆口。銅陵生姜以“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質(zhì)脆嫩,香味濃郁”等特色而久負盛名。

每天吃3片,一罐可以吃15天,2罐正好可以吃上1個月。好吃的姜,是能讓不喜歡吃姜的人,也愛上了吃姜,并且在身體里默默發(fā)揮作用。

5.辦公累了,后背撞墻,祛濕還祛痘

身體又熱又腫的人,常常會出現(xiàn)水液排泄不暢,過多的熱量排除不去,集在身體里容易冒痘,上火。背部撞墻法可以疏通膀胱經(jīng),經(jīng)絡疏通,體內(nèi)的淤堵、濕熱就可以排出了。


在離墻10~15厘米處站立,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擊墻壁,待身體彈回后再撞擊,約一秒鐘撞一下,最好從上到下的撞擊整個后背。

7個方法調(diào)理好你的中焦和脾胃,排出身體寒濕


撞擊時,動作要有力但不可過猛,保持協(xié)調(diào)均勻。背部撞墻法雖然很簡單,但應循序漸進,一開始可以先撞擊5~10分鐘,漸漸地增加到30分鐘左右,最好能長期堅持。

6.洗澡之后拍打兩髀,祛濕補中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脾有邪,其氣留于兩髀」,拍打兩髀部位,能驅(qū)散脾臟的病邪之氣,調(diào)節(jié)脾胃,運化水濕。兩髀就是大腿內(nèi)側(cè)與小腹交接處的腹股溝部位。

7個方法調(diào)理好你的中焦和脾胃,排出身體寒濕


直立,用雙手輕輕拍打大腿內(nèi)側(cè)與小腹交接處的腹股溝部位,直到兩髀微微發(fā)熱。每天拍打兩次,每次三分鐘。

7.這樣吃,祛濕更見效

編給大家推薦有助于祛濕健脾的幾種食材,不僅適合普通人用來養(yǎng)生保健,對于因濕致病、身體浮腫的人群來說,也是很好的食療佳品。

1、薏米


我們都很熟悉紅豆薏米的組合,其實綠豆和薏米搭配也有很好的效果。


薏仁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健脾滲濕、清熱利水的功效。薏仁多糖含量豐富,其中多糖中的A、B、C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2、山藥

《藥典》說山藥歸脾、肺、腎經(jīng),這才是養(yǎng)肺的正確姿勢,色白入肺之余,既補養(yǎng)了后天之本脾經(jīng),又照顧到先天之本腎經(jīng),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里則記載:「山藥味甘溫,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



所以山藥的補養(yǎng)是由內(nèi)而外的,并不是虛假繁榮表面美好。腎養(yǎng)好了精神就足,脾養(yǎng)好了氣血就旺;肺朝百脈,肺養(yǎng)好了,補足的氣血才能真正通達到每個細胞每個毛孔。而且性味平和,體質(zhì)寒熱都適合。


這款山藥粥,平時煮著喝!

食材準備:小米50克、山藥1根、清水適量

制作方法:

1. 山藥切小段洗凈上鍋蒸熟,蒸到筷子很容易戳進去就熟了;

2. 開水下小米,大火煮開,轉(zhuǎn)中火開蓋煮約30分鐘,小米中火煮的時候用勺子不時攪拌一下,防止糊底。

3. 山藥蒸熟去皮碾碎,把山藥泥倒入小米粥中;

4. 邊煮邊攪,煮著翻滾濃稠即可;

5. 喜歡甜的可以加點紅糖,撒點枸杞,健脾養(yǎng)氣血。

3、芡實


芡實,是《神農(nóng)本草》中記載的上品藥材之一。而上品通常服用對身體是無毒的,具有補養(yǎng)作用,可以久服,使人延年益壽,是故可以久吃的食材,現(xiàn)在也屬于藥食同源之中。


古藥書中說它有“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都t樓夢》里有一回“秋爽齋偶結(jié)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說賈寶玉讓人給史湘云送吃的,其中有兩樣時鮮貨,一是紅菱,另一樣就是芡實。


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對芡實就“情有獨鐘”!他對食療養(yǎng)生頗有研究,著有《蘇東坡養(yǎng)生集》傳世。他的養(yǎng)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吃法頗為奇異:時不時取剛煮熟的芡實1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


芡實最好的搭配就是蓮子,蓮子補脾的同時,可入心經(jīng),能補益心氣安神,可治心虛失眠,而且性平和。芡實和蓮子搭配增強健脾祛濕的同時,還能補益心腎,改善失眠,脾虛濕重可以調(diào),心神虛導致的失眠、心慌也可以調(diào)。

如果有慢性腹瀉的問題,肚子里有水流動的聲音,舌體胖大有齒痕,還有吃的少沒食欲,頭暈,四肢酸懶無力,心慌,夜尿多,大便不成型,或腹瀉長期不愈。就可以用芡實和蓮子,再加上白扁豆各15g,搭配小米煮粥喝。

我們可以通過以上的方法,去掉多余的濕氣,挑一個自己喜歡的方法,堅持做一做,身體清爽,線條明朗。


但從長遠來看,養(yǎng)生不僅要養(yǎng)身體,也更需要去關(guān)注我的們的心靈。焦慮、狂妄、傲慢、攀比……這些不良的情緒比起大自然中的濕氣,更容易傷害自己。

(編輯:映雪)



7個方法調(diào)理好你的中焦和脾胃,排出身體寒濕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shù)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