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意外去世誰之過?“教練技術課程”專業(yè)性受質疑

  來源:中國青年網胡寧,陳慧琦2021-08-2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DCM董事總經理、投資人魏萌8月16日意外去世。離世的兩天前,她倒在了一家名為LEGACY的培訓機構的課堂上。一時間,魏萌的死因是否與其所參加的“教練技術課程”有關的話題被

DCM董事總經理、投資人魏萌8月16日意外去世。離世的兩天前,她倒在了一家名為LEGACY的培訓機構的課堂上。一時間,魏萌的死因是否與其所參加的“教練技術課程”有關的話題被廣泛討論。

學員意外去世誰之過?“教練技術課程”專業(yè)性受質疑

  魏萌的丈夫和親友已通過LEGACY官方微信賬號和媒體表示,魏萌因“精神控制”課程死亡的說法嚴重失實。

  與此同時,參加過類似“教練技術課程”的多名親歷者發(fā)聲,有人確因課程帶來的不適而退課;有人在課程中心理防線被攻破而陷入自我懷疑;也有人因為沉迷于此,家財散盡。

  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的采訪中,有心理學專業(yè)人士對這類課程的專業(yè)性提出了質疑;也有法律界人士認為,這類培訓是否符合國家對成人教育培訓的相關要求值得探討。

學員意外去世誰之過?“教練技術課程”專業(yè)性受質疑

  學員互稱“家人”,通過指出不足為他人“貢獻”

  帶領小靜參與到LEGACY課程的是一位認識多年的朋友,行業(yè)里的翹楚人物。這位朋友覺得獲益匪淺,在他的背書下,小靜只用了幾分鐘之考慮就決定嘗試一下。

  一些學員也表示,參與課程,并非是要進行心理療愈,只想嘗試一種新的“可能性”。但課程“會通過一些環(huán)節(jié)設計,引導學員挖掘內心比較痛苦的角落或深層記憶,然后釋放出來?!?

  根據LEGACY官網公布的工作坊時間表,課程分為自覺力(包括三個晚上加兩個整天)、飛躍力(包括五個整天)、里程(別稱領導力,包括三個周末)和智泉(包括四個周末)四個階段。不幸離世的魏萌就是在飛躍力的課程中暈倒。

  課程分為理論講授和場景體驗式互動,有一名教練,一名助教,還有幾名組長。據說,組長是從完成“里程”階段的學員中嚴格選拔出來的。

  與小靜同期的學員有創(chuàng)業(yè)者、企業(yè)員工、保險人員和個體戶等,來自投行的人員并不多。小靜已經參與到“里程”課程的環(huán)節(jié)。

  就課程中是否存在“辱罵”環(huán)節(jié),小靜認為,課程“本意不是辱罵”。第二階段“飛躍力”就是要打破自我固有的信念,所以“游戲設計在學員舒適區(qū)的邊緣,鼓勵學員去突破,的確是一個挑戰(zhàn)的環(huán)境”。

  課程中,教練要求學員互稱“家人”,“家人”之間要相互“貢獻”。貢獻的形式就是“讓大家從幫助學員提升的角度,指出一些他可能存在的缺點”。

  教練用“體驗”來描述這個環(huán)節(jié),即在愛的氛圍中,說出對對方的“體驗”,來幫助“家人”突破。

  “體驗”環(huán)節(jié)往往是由教練先做出講解和示范,然后學員們在組長的幫助下,以互助的形式,在6人左右的小組中輪流講“體驗”。

  但由于學員本身并不具備相應專業(yè)知識和經驗,“體驗”很多時候會演變成“批評”,構成一種心理負擔。被不了解自己的人圍著說出“體驗”,且對方背景、行業(yè)、閱歷各不相同,對很多學員來說,這種狀況很耗費心力。

  前三個階段課程內容的激烈程度逐漸遞增,課程中類似的冒犯性體驗內容不少。在“里程”階段的活動中,小靜“感到不適”,于是提出退課。“里程”階段 16000元的學費已經退還。

  在小靜看來,課程中,參與者需要自行剔除負面影響,“但有些年輕人本身就是一張白紙,莫名其妙被一些不認識的人,以愛和貢獻的名義在上面畫了畫,留下的痕跡不那么容易吸收或清除。”

  教練和助教是否擁有心理學方面的專業(yè)資質,直到目前小靜也并不知悉。LEGACY 官網目前所列出的五名專業(yè)團隊人員介紹中,并沒有她的教練。

  小靜認為,課程對她來說比較像 “拆書”,將一些通俗的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拆解進課程和體驗環(huán)節(jié)之中,通過一個獨特的模擬環(huán)境,讓學員在“陌生人”面前嘗試打開自己。

  在她看來,一方面的確對自己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中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體驗環(huán)節(jié)設置上的問題,也會對學員產生負面影響。課程中有她不認同的部分,但當時不得不接受,只能跟著走。

  退課后,小靜花了幾天讓情緒回歸自己的常態(tài)。

  曾在深圳參與LEGACY課程的小辛在第二階段退出了。第一階段,他還覺得有收獲,但在“飛躍力”課程中,被要求要回憶父母帶給自己的傷害,還要回憶自己未達成的承諾,不斷否定自己。還要找個對象,對他不斷大喊自己要干什么,有人喉嚨嘶啞,有人情緒失控,崩潰大哭。

  在后續(xù)的救生艇游戲中,他們還要模擬極端情境下的“你死我活”,這張船票代表的生的機會是否要讓渡,如果不讓,有的學員會體驗到仿佛親手抹殺生命的殘忍感。

  那一階段活動的第五天,LEGACY多個親歷者披露的“男孩與海星”的故事,小辛也親身經歷了。每一個帶他們進入工作坊的人就是海邊的“男孩”,而這些新學員就是被拯救的海星。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這些“海星”擺脫被拋棄在沙灘上的命運。而工作坊的老師們把這個稱作是“貢獻”。

  學員意外去世誰之過?“教練技術課程”專業(yè)性受質疑

熟人墊付是類似課程以老帶新的常見方式

  小南經常反思自己身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本來她覺得這都是小事,但在一次聊天中,朋友突然推薦她參加一種課程,“能幫助你直面很多問題”。

  一開始,小南并不相信,一直推脫說沒錢。上個月,朋友突然告訴她,已經給她墊付了第一階段4000多元的學費,讓她一定要嘗試。

  后來,她才了解到,墊付是這類課程老學員拉新的常見方式。

  小南參加的也是所謂“教練技術課程”,在課程里,壓迫機制無處不在。

  課程第一天要全體宣誓,“不能吃東西、不能玩手機、不能把任何課程內容告訴別人?!苯叹氁粭l條宣讀誓詞,同意宣誓的人站起來,不同意的就坐著。

  剛開始有人不站,教練便停頓說“還有人沒站起來”。于是,大家便相互審視,找出誰是有問題的人。到后來,教練宣讀每一條誓言,每個人都站起來宣誓,無一例外。

  任何不合課程規(guī)定的行為,都會被定義為“不遵守誓言”,要受到指責。每個座位都對應著一個人,有阿姨因為空調吹得冷換了座位,教練當眾批評了她很久。阿姨退課后,教練指著空出來的位置咒罵她不講信用,“她的孩子以后肯定不會成功”。

  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員大聲喊出自己想要什么,“有一個指標是一定要哭,不哭出來,就證明潛意識沒有得到釋放。”

  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誰都能哭出來,最后,教室里久久回蕩著所有人的大喊聲和嚎啕哭聲。

  教練刻意將自己塑造成無瑕的“領袖”。他經常問學員,“要做普通人,還是領袖”“要想成為領袖,就要接著上這課?!?

  至于教練的資質與履歷,學員并不知曉。

  教練會按照自己的邏輯,指出學員的不足,不斷提醒大家他們是普通人。

  課程第二天進行的“紅黑游戲”,通常是這類課程中最典型的內容之一。在LEGACY學員的回憶里,這個游戲的原理類似博弈論里的囚徒困境。學員無論做出什么樣的選擇,都會被進行道德判斷。小南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的確很自私。

  課程前兩天,種種不正常的跡象讓小南充滿抗拒。“但開始越抗拒,后面就可能越投入”。

  第三天晚上,在一對一輔導環(huán)節(jié),教練盯著她指出,“你把頭發(fā)染成這樣,體現(xiàn)你喜歡引人關注”“自以為是,高高在上”。

  一開始,小南氣得站起來就要摔門而出,但聽著聽著,她又開始懷疑,會不會是自己真有問題?

  在后來的課程中,她和學員互相以“家人”相稱,陷入到溫馨有愛的狂熱狀態(tài)里,一起干勁滿滿地完成各種怪誕任務。

  在第五天上午,學員們被催促著繳費一萬多元,繼續(xù)下一階段課程。他們“要么報名,要么被圍著勸”。而小南回憶,至少二十分鐘的時間,房間的門都是鎖著的,他們根本無法出去,小南也只好繳費。

  后來退費之后,不停有之前的同學來輪番聯(lián)系她說,“不能放棄她”。至于這種發(fā)展下線的行為是否會有回扣,小南問了幾個來勸說的同學,對方卻一會兒說有,一會兒說沒有,只是“真的為你好”。

  事實上,招攬更多學員,也是老學員第二、三階段課程要完成的任務。

  課程剛結束時,小南陷入一種“好像學到了什么的亢奮中”。但過幾天,她又覺得學到沒用。興奮交織孤獨,很想再去繳費,回到和“家人們”待在一起的亢奮狀態(tài)。

  在課程剛開始,對自己打分的環(huán)節(jié)中,小南給自己寫下了8分,四天之后,結束時她卻只給了4分,其他學員的自我評價分也大大降低。至于這種“為你好”的心理摧毀階段之后,教練是否會負責對學員進行心理重建,據機構說,這需要先繳費報名下一階段課程。

  投資人魏萌女士事件出現(xiàn)后,編劇李亞玲對此類組織發(fā)聲質疑。她稱,2007年在媒體做調查記者時就報道過,成都有類似培訓課的學員下課之后撞火車自殺。2013年廣州也有企業(yè)家在這種課程上,被其他學員強行按入水中溺亡。

  李亞玲表示,“99.9%的人在上這課后,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創(chuàng)傷。因為這是一批掌握了心理攻擊的專業(yè)人士,在特設的與世隔絕封閉空間里,與你的親友(感召你上課的)聯(lián)手,與其他學員共同發(fā)起的針對個體的群體壓迫!”

  學員意外去世誰之過?“教練技術課程”專業(yè)性受質疑

“教練技術課程”究竟是培訓還是咨詢

  沈澄是反教練技術公益社群的組織者之一。2015年,他的兩個好友相繼加入了“教練技術課程”,其中一個在課程結束之后便舉止異常,被診斷為迫害妄想癥和躁狂癥住進了醫(yī)院。

  那時起,他了解并加入教練技術受害者互助群,并和大家一起,形成了反教練技術公益組織,主要在貼吧和知乎對反教練技術進行宣傳。

  從2016年的60多人到現(xiàn)在,群里已有四百多人,來來往往的人更是上千。群內既包括“教練技術課程”的受害者及其親友,也包括相關機構的前導師前員工。

  核心成員的主要工作是在社交媒體上對反教練技術進行宣傳,為前來咨詢的人提供幫助等。

  該社群2019年曾協(xié)助警方處置了開辦“教練技術課程”的公司。但沈澄表示,那次的成功“有一定運氣成分”。該公司發(fā)生暴力事件后引起了警方關注,社群搜集的證據才發(fā)揮了用處。

  據了解,在資質上,大部分教練技術組織并未在教育局取得“開班授課”資格,但依舊組織培訓、收取學費,還開發(fā)票和收據,漏洞百出。但是這類機構一般注冊為“商務咨詢公司”或“成人培訓平臺”,將團體課程包裝為“企業(yè)咨詢”,開“非學歷培訓”的發(fā)票,因此難以監(jiān)管。

  沈澄也注意過LEGACY,他說,國內現(xiàn)行的“教練技術課程”一眼就能認出來,培訓環(huán)節(jié)都是換湯不換藥”。

  在群內的日常聊天中,有人事無巨細講述自己的糟糕經歷,比如配偶沉迷于教練技術課程而花掉家中積蓄,并與自己情感破裂。

  經常還有“教練技術課程”的員工臥底進入社群,運用話術試圖“感召”大家參與培訓。

  這些“教練技術課程”的教練們“權威”從哪來?據沈澄介紹,國內按照教練技術培訓方式開設課程的機構有很多,教授和組織課程的各類“教練”,其資質卻依舊模糊。

  國際教練聯(lián)合會(ICF)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yè)教練組織,成立于1995年,其宗旨是給新興職業(yè)以公信力,讓教練可以相互聯(lián)系。截至發(fā)稿前,ICF官網顯示,在中國大陸,正式獲得PCC (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專業(yè)級教練)資格的僅有117人,正式獲得MCC (Master Certified Coach,大師級教練)資格的僅9人。

  《應用心理學》雜志2019年刊發(fā)的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兩校心理學學者王青等人撰寫的一篇論文中提到,國內還沒有正規(guī)的教練心理學教育、培訓、督導以及資格認證的機構。因此如何讓教練心理學在我國得到系統(tǒng)、科學的發(fā)展與繁榮,還有待心理學工作者繼續(xù)探索。

  今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加強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管理的通知》提到,社會成人教育培訓機構嚴格按照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或法人登記證照確定的經營范圍開展教育培訓,不得以教育咨詢、科技咨詢、技術咨詢、企業(yè)管理咨詢等各種咨詢名義開展教育培訓。

  目前,LEGACY所屬的北京誠泉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已暫時關門停業(yè)。但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棋牌)、承辦展覽展示;經濟貿易咨詢、企業(yè)管理咨詢、公共關系服務、教育咨詢等。

  有法律界人士建議,應調查LEGACY所屬的北京誠泉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究竟是做培訓活動,還是做教育咨詢,兩者分屬不同的經營范圍。(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受訪者姓名均為化名)

(編輯:鳴嫡)


學員意外去世誰之過?“教練技術課程”專業(yè)性受質疑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