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錢學森誕辰107周年紀念日 一組照片懷念他

  來源:環(huán)球網2018-12-1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今天是12月11日,是錢學森誕辰107周年紀念日。錢老的事跡很多人耳熟能詳,今天,我們用一組照片,紀念和緬懷這位人民科學家偉大而光輝的一生。

今天,我們再一次緬懷錢老。今天是12月11日,是錢學森誕辰107周年紀念日。錢老的事跡很多人耳熟能詳,今天,我們用一組照片,紀念和緬懷這位人民科學家偉大而光輝的一生。

努力學習

振興中華

△1911年12月11日,錢學森出生于書香門第。長輩的言傳身教,為他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圖為錢學森兒時分別與父親錢均夫、母親章蘭娟的合影。

△錢學森父親的好友蔣百里先生在他小時候,經常給他講愛國故事,讓他從小明白了很多道理,多年后成為了他的岳父。

△兒時的錢學森。錢學森曾回憶,他在北京師大附小(當時的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國民學校高等小學校)聽過時任老師鄧穎超所作的愛國主義演講,留下了深刻印象。

△錢學森就讀的北京師大附中。1923年至1929年,錢學森在北師大附中學習。多年后,錢學森回憶,在那里度過了一輩子也忘不了的6年。

△錢學森的語文老師董魯安。錢學森回憶,當年我們在附中上學,都感到民族、國家的存亡問題壓在心頭,老師們、同學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在這樣的氣氛下,我們努力學習,為了振興中華。董魯安老師把課變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課。我們從那個時候懂得了許多道理,我們要感謝老師。

△錢學森與父親、母親、祖母以及女傭在杭州家中。

△錢學森晚年所列的對他產生深刻影響的17位長者名單。

初心壯志

科技救國

△中學畢業(yè)后,錢學森在孫中山"實業(yè)救國"的感召下,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選擇。1929年,錢學森考入國立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攻讀鐵道機械工程專業(yè)。這是錢學森在大學期間的水力學考試試卷,卷上有6道題,錢學森全部答對,只是在最后一道題的運算中,漏寫了一個下標"s",得了96分。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fā),日本飛機的肆虐,使錢學森深感發(fā)展航空工業(yè)的重要性。這使錢學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選擇--他要改學航空工程。懷著"航空救國"的遠大理想,四年級時,錢學森選修"航空工程"課,還發(fā)表了《火箭》等多篇相關的論文。

△錢學森(前排左一)在交大銅管樂隊時合影。

△1934年7月,錢學森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交通大學畢業(yè),隨后,他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

△身著學士服的錢學森。

△1935年8月,錢學森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留學深造。臨行前,他向同學袒露心聲:"現在中國政局混亂,豺狼當道,我到美國去學技術是暫時的,學成之后,一定回來為祖國效力。"

△錢學森1935年從上海出發(fā)去美國留學,在輪船上留影。

△1935年9月,錢學森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一年后順利取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學習過程中,錢學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選擇--轉向從事航空理論方面的研究。在馮·卡門的指導下,年僅27歲的錢學森提出了"卡門-錢近似"公式,解決了當時航空界的一大難題,很快成為當時世界航空理論方面的頂尖科學家。圖中,后排站立左二為錢學森。

△1945年4月,錢學森(上圖右四)隨馮·卡門飛赴戰(zhàn)火紛飛的德國進行考察。

△1947年,錢學森與蔣英于上海結婚。同年9月26日,二人在美國波士頓安置新家,錢學森送給新婚妻子一臺鋼琴。

△回憶起在美國取得的成就,錢學森曾說,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遍全世界時,錢學森迫切希望回國參加祖國的建設。圖為1949年,錢學森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時留影。

△1950年11月,錢學森在美國移民局的聽證會上。就在錢學森積極籌劃回國的時候,厄運不期而至。錢學森被美國司法部移民局指控為美國共產黨員,繼而受到種種不公待遇,受到長達5年的監(jiān)禁。

△1955年6月,錢學森從一份中文畫報看到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陳叔通老先生出席活動的照片,錢學森用香煙紙當即給陳老先生寫信告知:"自己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請求祖國就回國之事給予幫助。

△1955年8月,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舉行。周總理指示中方代表王炳南大使以此信為依據,與美方進行交涉和斗爭,1955年8月4日,美國司法部最終簽署同意錢學森離美的通知。

△錢學森一家回國時的身份證明文件和船票。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一家踏上歸程,此時這位孤懸海外多年即將回到祖國懷抱的游子臉上,露出了幸福、溫馨、勝利的微笑。臨行前,他告訴美國記者:"我打算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中國人民建設自己的國家,以便他們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1955年,錢學森輾轉回到祖國,國家的需要使得他做出了人生的第四次選擇--從學術理論研究轉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設。這是錢學森撰寫的《導彈概論》手稿,被譽為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之作。

△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院長。在周恩來總理、聶榮臻元帥的領導下,錢學森肩負起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重任。圖為《軍委會上繪藍圖》油畫。

為集中精力思考和解決重大技術問題,錢學森在擔任國防部五院院長三年后,主動辭去了院長職務,改任副院長,主持技術工作。

△1964年12月26日,錢學森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那年的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錢學森協(xié)助聶榮臻組織實施了我國首次"兩彈結合"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把國防現代化建設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1970年4月24日,錢學森牽頭組織實施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任務,成為新中國科技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同年5月1日,錢學森同志與參加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工程研制的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城樓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錢學森與科研人員在一起。20世紀70年代初,錢學森便開始籌劃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他悉心指導科研人員進行了一系列開創(chuàng)性研究,培養(yǎng)造就了一支航天醫(yī)學科技人才隊伍,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基礎。

△錢學森在講臺上。在錢學森的培養(yǎng)和指導下,中國航天科技隊伍中的許多青年才俊成長為領軍人物。

△1980年6月5日,錢學森登上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看望船員。這是迄今為止,錢學森留下的唯一一張敬軍禮的照片。

△1986年6月,錢學森到航天部辦公樓暢談航天事業(yè)30年。

△1986年6月,錢學森與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梁守盤、莊逢甘合影。

△1986年,美國政府邀請錢學森訪美,試圖以民間方式彌補過去對他的不公正待遇,但政府不愿作出表態(tài)。錢學森回復說:"我們中國人有國家的尊嚴,美方既不能為過去對我有不公正待遇表態(tài),那我就不能再去美國。"

△1989年,錢學森獲得了"小羅克韋爾獎章",面對榮譽,他說:"今天給我的獎,說是第一個中國人得此獎。我說,要緊的是'中國人'三個字,這個'中國人',應該包括中國成千上萬為此做出貢獻的人。"

△20世紀80年代,錢學森辭去了國防科研一線的領導職務,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五次選擇:再次回到學術理論研究。圖為1991年4月27日,錢學森和朱光亞在中國科協(xié)第四次代表大會上。

△1991年10月16日,錢學森參加"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頒獎。這次頒獎儀式,獲獎人只有錢學森一位,在這個隆重的史無前例的頒獎儀式上,錢學森的獲獎感言卻讓大家大吃一驚。他說:"在今天這么一個隆重的場合,我的心情到底怎樣?如果說老實話,應該承認我不是很激動,怎么回事?因為我這一輩子已經有了三次非常激動的時刻。"第一次激動是1955年回國,第二次激動是1959年11月12日,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第三次激動是中央組織部把他和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5個人作為解放40年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優(yōu)秀代表。

△1999年9月18日,錢學森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這是授獎大會后,朱光亞等人到錢學森家,將"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及獲獎證書呈交錢老。

△隨著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的發(fā)射成功,航天員大隊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每次載人航天任務圓滿完成后,執(zhí)行任務的航天員都會去看望錢學森。盡管此時的錢學森已遠離公眾的視線,但大家依然把我國航天的最新成就與他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圖為2004年元宵節(jié),飛天歸來的楊利偉探望錢學森。

△2004年12月10日,孫家棟探望恩師錢學森。

△2005年12月,王永志夫婦探望恩師錢學森。

△2007年的"感動中國"的榮譽授予了兩位(組)中國航天人,一位是錢學森,一個是嫦娥團隊。節(jié)目錄制現場,蔣英女士代替錢學森前來領獎,在轉達錢老不能親往的遺憾和歉意之后,她向大家介紹,錢學森在得知自己當選后說:"我只是恰如其實地做了一點工作、所能做的工作,偉大的是中國人民!"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因病在北京逝世。新華社發(fā)布的錢學森同志生平中,對他這樣評價:錢學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zhàn)斗的一生,學習的一生,是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不懈奮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重大損失。他為中國科技事業(yè)、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建立的卓越功勛將永載史冊!他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將永遠銘刻在全國人民的心中!

(編輯:李月)


今天是錢學森誕辰107周年紀念日 一組照片懷念他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